新闻动态

网站位置:>>首 页>>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多省争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破坚冰去门槛
更新时间:2018-3-9

“军民融合”不意外地成为2018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包括安徽、重庆、四川、河南等多个省份都在为设立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积极发声。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为推进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樊会涛3月7日对澎湃新闻说,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让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支资源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效益最大化、国防建设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统一强军和富国两大目标。

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多个省份争设“试验田”

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会议强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试验田”。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个省份都提出了在本地区争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

安徽代表团在《关于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中提到,近年来,安徽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科技协同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军地人才共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徽代表团的这份建议列举了安徽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多个优势。

首先,安徽的军工资源丰富。合肥、芜湖、蚌埠等市集聚了中电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8所、16所、38所、40/41所、43所、兵器214所、中国人民解放军5720厂、安徽军工集团、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知名军工院所,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列装了大批军事装备,在全国军工科研生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安徽的产业发展迅速,培育了科大讯飞、中科合肥微小燃气轮机研究院、国盾量子等近百家军民融合企业,实施了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子吸收板等80余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工程),打造了电子信息、公共安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聚集了一批军工配套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军民融合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再次,安徽的军民融合成果显著。研制空警200、空警500预警雷达,先后亮相抗战70周年和建军90周年阅兵。

此外,安徽代表团的这份建议还提到,安徽省正规划以合肥为中心,芜湖、蚌埠为补充,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圈”,重点促进军地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打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据《重庆晚报》3月5日报道,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也将《关于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

重庆代表团的这份建议指出,重庆地处大西南,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随着重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不断完善,与国家各战略方向连接通畅,战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国防动员、保障军事斗争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与此同时,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国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通过创新政策和机制,加快激发重庆军民企业活力,提升保军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为老军工基地建设发展探索新路径。

《重庆晚报》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重庆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约130家,其中军工央企在渝约40家。2017年重庆全市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完成28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2%,成为重庆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和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事实上,2017年全国两会上,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就曾联名提案: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四川也争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代表、歼20飞机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伟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希望四川抓住机遇,“应该想办法攻几个示范区,这样的话才能把整个军民融合带动起来”,以军民融合带动一些新型的产业经济,提升新动能。

“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内容也被写进四川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河南也在发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总师羊毅3月7日在一档访谈中透露,近些年,河南洛阳以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围绕着构建创新体系,为尽快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做了很多筹备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樊会涛也列举出洛阳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几点优势,包括地处中原,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地理优势、驻军优势、科技研发优势,以及拥军爱民的情感基础优势等。

代表委员建议:军民融合需先转变观念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出炉被解读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入加速期。

那么,如何进行融合?融合中是否存在壁垒和瓶颈?如何去拆除壁垒促使军民融合走向纵深?这些问题也成为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伟在上述采访中表示,“要想融合,必须要相互了解。军工行业不是一个泛泛的市场,它的开放本身就有天然的壁垒,这个壁垒不完全是商业或者单位利益,这个行当本身就有壁垒。”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马玉璞3月7日晚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军民融合碰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有一些壁垒和障碍,关键还是思想方面的,军民双方都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发言时也提到,“民参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固有观念的桎梏和原有体制的制约。所以黄立建议在加紧实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给予应有的政治地位,转变民企参军“不可行”“不可靠”的观念。

另一方面,黄立认为也要加强对“民参军”企业的政治引导,鼓励“民参军”企业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担当政治责任,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为国防建设持续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军民两用人才建设,逐步完善法制保障

除了观念需转变,军民融合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发展格局,还需要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人才交流、法制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发言时建议立足军民双方全要素资源共享、技术互转,促进军民全要素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双方人才流动、平台共用、资金扶持、政府引导、信息互通、技术互转、市场对接的有机重构和深度融合。重点引进军民融合产业紧缺的掌握关键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行长袁建良也指出了军民融合过程中人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袁建良说,由于长期在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有的国有军工单位普遍缺少熟悉民用领域的经营型人才,虽然开发的民用产品的技术高、质量好,但市场营销乏力。民口企业尤其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产品有竞争力,但还存在保密机制、工作方式、质量管理等准备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缺乏熟悉军品研制生产特殊管理体制的经营管理人才。

为此,袁建良建议加强两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需求,密切军地双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军民人才交流培训计划,建立地方人才数据库,动态反应各类人才的准确信息,有效促进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相互引进、互相流动,针对装备设计开发与市场拓展互相参与,支持管理、技术人才军民双向交流。

除此之外,全国人大代表、金后盾集团董事长李彦平还提到了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军转民”缺少市场化的法律法规支撑,“民参军”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军民两用技术产品产业化市场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李彦平是一名从事军用装备研制生产多年的“民参军”企业负责人,她对军民融合战略非常重视。李彦平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两个建议都和军民融合有关。一个是《关于省级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机构设置的建议》,另一个是《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

考虑到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李彦平也从自身的工作实际为军民融合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就包括强化军民融合发展的法制保障。

李彦平在《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中写道:“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应及时出台军民融合方面的法律,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关注这一问题的还包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总师羊毅。羊毅也提到了与军民融合相配套的法规相对滞后的情况。羊毅说,今年初,中央出台了一个清理壁垒性文件的通知,让她看到了破坚冰、去门槛的决心,“相信今年我们就会进入军民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清理作出全面部署。

《通知》指出,开展法规文件清理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做好法规文件清理工作,有助于解决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有利于增强法规制度的协调性、时效性、针对性,更好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黄立认为,法律保障是根本性保障。黄立委员也建议在“清、废”的同时,也要做好“立”的工作,加紧制定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军民融合上位法。“废改立”的工作要着眼前瞻性,对未来10年至20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势作出准确研判,对深度融合各要素科学进行规范;要注重全局性,充分吸收部门、专家和各市场主体的意见,真正有利于科技、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要突出可操作性,确保法律明确的各方权利义务和各项政策措施立得住、推得开、落得实。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服务清单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手机访问

Copyrights 2016-2020  

南京锐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27521号-1

地址: 南京市秦淮区永智路5号五号楼3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