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网站位置:>>首 页>>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知识产权相关部署
更新时间:2021-3-14

【编者按】

政策措施暖心,目标任务“给力”。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引人瞩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知识产权相关部署?本版特摘编其中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报告摘要】

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宋晓亭

在新冠肺炎等流行性疾病预防中,疫苗是最具经济效益的健康投资。在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中,知识产权相关问题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权,还关乎国家安全。

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公共产品通常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以及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产品,也就是说一个产品被认定为公共产品,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消费或使用到,不会在可及性上受到排斥。把新冠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充分体现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任何人都享有消费或使用该疫苗的非竞争性和受益性权利。但是,新冠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疫苗的相关技术不能同时获得知识产权,其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应当如何行使等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报告摘要】

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宋河发

小微企业由于多数处于初创期,实物资产普遍少,多数又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因此,发展知识产权产权质押融资,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发展,各地探索出了很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2020年全国实现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2180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由于小微企业仍普遍存在知识产权质量不高、知识产权组合少等问题,且知识产权存在价值评估难、中介服务收费偏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小微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质量,重视知识产权对主导产品的保护作用,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专利质量,要从侵权判定和规避设计角度申请主导产品专利和标准专利,尽量形成专利组合,提高知识产权对企业的竞争力。银行、担保、评估等各类服务机构也要适当降低服务费,降低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服务成本;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要积极开发多主体参与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系统;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混合质押、投贷保评联动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政府风险资金池补偿方式要从补贴损失为主向补贴保费和奖励成功融资为主转变,要加大对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的补贴支持力度,多措并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

【报告摘要】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提升监管能力,加大失信惩处力度,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

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专家解读】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 宁立志

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高专利审查、商标注册效率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和监管效能是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在营造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创新的营商环境的同时,对侵犯知识产权、不诚信、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将失信惩戒机制作为有效的执法手段,是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方式,有助于营造以公平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环境。

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有效降低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的社会成本,需要政府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在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中深度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对于现场业务实现一次办结,以优质的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摘要】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刘海波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含义丰富、意义重大。

一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二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战略举措。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我国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必由之路,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意。落实这项工作,意味着扭住了科技经济融合创新的牛鼻子、握住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总开关。

二是抓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需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精神要义,用改革的方式方法组织、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要敢于、善于在指南编制、选题立项、过程管理、产出考核、经费审计等环节有创新、有突破。

三是做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知识产权。围绕我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日益复杂、激烈,知识产权是影响乃至左右竞争格局甚至结局的高权重要素,须及时、全面、深入、重度参与其中,积极利用专利导航、管理贯标等行之有效的专业工具,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好谋篇布局、保驾护航。

【报告摘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曹新明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给予高度关注,多次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每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等,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战胜一切困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决定和信心。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知识产权这个“牛鼻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全正确的抉择。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以“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题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令人振奋。当今国际局势总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为稳定国际局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这个竞争武器和促进创新利器,大幅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报告摘要】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温州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陶鑫良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动力源和“加速器”,而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国重要的创新主体。立足新发展阶段,今年,我国将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藉以提升企业创新的能动性;运用市场化机制,藉以增强企业创新的爆发力,从而激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业自立自强。

下一步,我国应多多依托各行各业尤其是关键技术行业的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攀登该技术领域内的科技制高点,研发出更多更先进的创新发明创造与科技成果。同时,大力拓展“产学研用”相互融合的各种通道和平台,整合提升与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发明创造与科技成果投入应用。为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进而保障我国更多的发明创造与科技成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报告摘要】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专家解读】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何炼红

知识产权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是实现知识产权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共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专利技术强农方面,我国通过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获取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提供便利,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通过“专利信息对接精准扶贫”等项目,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在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方面,我国通过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工作,探索“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贫困户”等产销新模式,构建“造血式”扶贫长效机制,取得了“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显著成效。据统计,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带动从业贫困人口超过60万人。

当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打造质量高、发展快、模式好的“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摘要】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专家解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宋敏

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命根子,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的制度基石。当前我国现代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新品种培育存在“量大不优”问题,缺乏原始创新;种业知识产权成为现代农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全球农作物种子市场主要集中被一些跨国公司所掌控;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通过修饰性和模仿育种规避品种权变得非常简单,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增加等。

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应结合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应加快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及其配套规章,强化新品种保护力度。推进建立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农业传统知识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来源披露和惠益分享制度。针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需求,加强专利、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制度衔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报告摘要】

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单晓光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核心合法权益。唯有依法严格保护中外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才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引领时代大变局的潮头。

开放包容,方能互利共赢。也是我们深化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所努力追寻的目标。事实证明,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经济合作和交流的主要内容。没有开放包容的平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会有世界科技经济的良性合作和交流。因此,唯有构建平等保护、开放包容的知识产权国际环境,全球的市场才会更开放,更宽广;各国的机遇才会更多样,更丰富;世界才会更多彩,更繁荣。

在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唯有依法加强对中外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有效平衡各方利益,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才会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我们期待与各国共享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共同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丽画卷。

【报告摘要】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许春明

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传播,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础。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应以制度激励保护精神文化产品(主要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创作者和传播者权益加强保护,作出一系列立法司法举措,充分激励了创作者的创作和传播者的传播,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强国建设不仅需要文化创新,也需要文化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整理,专家解读由本报记者 孙迪 杨柳 李倩 实习记者 熊花平 采写)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服务清单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手机访问

Copyrights 2016-2020  

南京锐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27521号-1

地址: 南京市秦淮区永智路5号五号楼3层